对于大约七八年前,一位资深专家曾提出的这个问题,在昨天的“格非专栏”中,文章集中就企业应如何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考评的必要性和好的考评指标需要具备的功能要求进行了阐述。
但这仍然不是对“能否用一个指标来考评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的完全回答。
在此前的预告中,今天的“格非专栏”将延续这一话题展开探讨。这就包括了国内目前主要的指标考评体系盘点,以及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指标考评体系的一些建议。
而更多的期待还在于,能否真的就用“一个”既能兼具时下主要考评指标的理念思想,同时又具有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考评指标呢?实现了不同体量企业间相互可比的“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是我们期待的这样一个指标吗?
显然,对于七八年前专家的问题的另一层理解和现实思考,则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行动来回答。
国内主要指标考评特点及进展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探索。
这就包括:2005年由金蜜蜂团队引入的责任竞争力概念,进而深化提出的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2017年);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综合价值概念,进而得到国务院国资委认可并成为指导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提出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以及2019年金蜜蜂团队在量化综合价值概念基础上提出的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指标等。 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也可称为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社会责任量化指标。 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其上市公司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时公布每股社会贡献值。通知指出“每股社会贡献值,即在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向银行等债权人支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对外捐赠额等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 从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的定义可以得到每股社会贡献值的计算公式,即:
每股社会贡献值通过一个指标衡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价值,这就比每股盈利更好的反映更多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还能反映一个公司对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造成的一些社会成本,也就反映了一个公司真正的社会贡献值,因而在部分上市公司中得到了运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重要的潜在影响未能得到反映,比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计算等。 作为一个量化的综合性指标,企业责任竞争力由金蜜蜂团队于2017年提出。企业责任竞争力是企业在使用自身和社会的资源为整个社会创造的总价值能力。 企业创造的总价值包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为环境创造的价值,企业使用的自身和社会资源包括企业投入和发动社会或利益相关方的投入。用RC代表企业(包括在实践或项目)责任竞争力,令R1=经济效益产出率,R2=社会效益产出率,R3=环境效益产出率,RC=责任竞争力,则RC=R1+R2+R3。用公式表示如下:
最早由国家电网公司于2007年在其《履行社会责任指南》中明确提出。2011年,在《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纲要》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把“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创造能力显著增强”作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和谐战略实施的三大目标之一。2016年,《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最大限度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价值创造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目标。 金蜜蜂团队在此概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综合价值的量化计算:企业通过管理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最大化其正面影响,最小化其负面影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净价值总和。 即,综合价值 = 经济净价值+社会净价值+环境净价值(经济净价值=收 入-成本;社会净价值=正面社会价值-负面社会价值;环境净价值 = 正面环境价值 - 负面环境价值)。 由金蜜蜂团队在明确综合价值量化计算概念基础上提出新的社会责任考评指标,完成了不同体量企业的综合价值的横向对比。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可以理解为企业每一个单位净资产通过企业管理社会责任创造的经济、社会、环境净货币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综合价值÷净资产总额。
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体现研究对象在每一单位净资产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方面创造的综合价值。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计算企业每一单位净资产创造的综合价值,而实现不同体量企业间相互可比,其评价作用类似净资产利润率。
上述指标在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中都有其应用价值,但在具体工作中,应视情况加以推广应用。1.在上市公司中优化使用每股社会贡献值,在此基础上形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指数 目前的每股社会贡献值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社会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目前指标中社会成本主要考虑了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是否要考虑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损害带来的社会成本以及腐败或避税等带来的社会成本?此外,温室气体排放是否考虑其社会影响和潜在的社会成本等? 二是因环境改善带来的社会贡献,比如温室气体的负排放,比如因社区投资带来的社会贡献等是否作为正面影响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逐步上市公司全面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也就有更加科学的数据基础,进而形成全面的责任投资机制。2.在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鼓励探索使用综合价值指标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 在社会责任领先企业或在相关行业中开展综合价值评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则,能够让企业真正去关心其经营管理决策和活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二则,也可以让全社会对负责任的企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三则,随着自然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概念的共识的增加,这项评估工作也越来越具有可行性。 比如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Trucost环境咨询公司于2016年开展了一项中国金融和投资自然资本成本分析的研究项目。以中国银行业为案例,针对所筛选的35个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供应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成本,以财务的方式、货币的方式来量化表达。其中特别有价值和启发的是针对中国地区相关实际情况,除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全球估值标准外,对其余5大环境因素主要污染物、土地利用改变、水消耗、废弃物和水污染物的外部性影响给出估值因子。如果能在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形成共识的估值标准,就可以货币化或者财务化相关影响了。3.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中探讨研究使用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指标 如果综合价值的研究和计算能达成一定的共识,并能形成相关的计算标准,那么引入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对国有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考评就会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4.在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评价中推荐使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一个社会责任项目能否去做,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来评估就是,第一个指标是RC大于0,投入和产出能回收回来。同时,R2、R3要大于0。为环境创造的价值要大于0,不能是负数,否则就是把污染转移到环境中去。为其他利益相关方创造的价值也应该大于0,R2要大于0。R1是不一定大于0的。 为什么呢?我们常说你做公益慈善的时候R1可能会小于0。投钱出去了,企业没有回报,回报入不敷出的。这时候R1小于0。R1小于0项目能不能做?RC要大于0。R1可以小于零,R2、R3要大于0。R2+R3要比R1大或者为正数的时候,企业还可以做决定。也就是说企业的投入,虽然自己是负的,但是为社会和为环境是正的,两项正的足以弥补自己的投入。这个时候,是可以做决策的。 依据这个模型,如果你是一个公益的项目也可以做决策。公益决策R1小于0,但是R1+R2+R3必须大于0。只有这种情况下,公益项目才可以投入。否则公益项目也不宜投入。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去考评社会责任实践或者项目还是有较好的价值的。
文|殷格非
编辑:蔷薇